首页 国内资讯 隆回发现抗战英烈曾连长墓碑,拟打造成爱国主义基地

隆回发现抗战英烈曾连长墓碑,拟打造成爱国主义基地

醉美隆回西 2024/4/6 16:21:00

隆回田心村发现抗战英烈曾连长墓碑,拟打造成爱国主义基地

文:板桥横箫

在中华民族奋斗历史上,迎来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雪峰山会战永远会铭刻在历史里!这个资源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雪峰山战役”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收官之战、胜利之战,雪峰山周边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历史见证地,也带给我们思考世界和平与民族复兴的诸多话题。
图片
图片
2024年3月24号下午5点44分,一直在宣传隆回西一带抗战事迹的廖春文给我发来一条信息,说在他的视频号有一位叫“惜缘”的网友留言称,在隆回县横板桥镇田心村飞蛾桥旁边有一块抗战连长的墓碑,还有详细的部队番号。我瞄了一下这个网名和头像,心中窃喜。这网友就是我们隔壁刘家园院子的人,曾经在昙花一现的村监督群经常见到他在群里给村里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的知名网友,遗憾的是我没有加他的微信,群监督群已经被村干部解散。
我虽然不是女人,但第六感觉很准,“惜缘”提供这条信息一定很重磅。从他在村监督群聊天得知,他是毕业于隆回十中的老高中生,从他在群里聊天发帖就可以证明他文字表达的准确度非常精准。不管发多长的帖,看不到一个错别字,每一个字表达的意思以及标点符号都恰到好处,如果 是他在廖春文视频号留言,一定是非常准确的信息,如果是道听途说的详细,他一定在前面加上“据说”二字。
我坚定了我的直觉,凭这条留言一定会找到这块连长的墓碑。能够得到荷花仙子团队廖春文的信任,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我马上在微信群里打听消息,看谁有网友“惜缘”的微信。大家都在传递这一重磅消息。
群里网友“年年高升”是个田心通,对隆回西的大事小情非常关注。他说在老食品站附近听说有一座抗日将士的墓,是用青砖砌好的掩体,听说官职还比较大,可惜没有墓碑,至于有部队番号以及英烈姓名的墓碑还真不知道。
正当大家互相讨论,想尽一切办法寻找网友“惜缘”的时候,19点37分,群里突然出现一个网名叫“贤哥”的热心网友,他提供的信息与网友“惜缘”的一模一样,这真是踏破鞋底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图片
荷花仙子团队廖春文马上约好网友“年年高升”第二天十点钟左右来田心寻找英烈墓碑。10点55分,英烈的墓碑终于找到。墓碑上的字依稀清晰可见。墓碑上是这样写的:
18军118师353团三连连长
步兵上尉曾汉辉之墓
大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七月五日团长余坤(这个坤字不清晰,可能是其他字)立
雪峰山会战期间,抗战英烈为守卫这片土地而牺牲在隆回,七十九年了,他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而他的兵连墓地也找不到了!雪峰山会战我方伤亡二万余人,已找到的这种原始墓碑不超过50人!
图片
图片
墓碑找到了,曾连长的家乡是何处,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也许他的亲人苦苦等待了79年,一直在等待曾连长的消息。龙越基金的孙春龙先生得知在湖南省隆回县横板桥镇田心村飞蛾桥附近找到一块连长墓碑以后,非常兴奋,第一时间联络了 台 湾 方面的熟人,在 台 北 忠烈祠找到曾连长的籍贯是广东梅县人。但没有具体地址。梅县就是现在的梅州市。
梅州市如此之大,要找一个79年前的人,犹于大海捞针。但网络的 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孙春龙、邵阳酒哥、王大憨、廖春文等大咖 的视频号、抖音、公众号等传播媒体在网上快速传播,几亿的流量把隆回县横板桥镇的田心村一度登上热搜,确实让邵阳西陲的一个古村火了一把。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流量的靶向传播,两天之后从梅州方面传来好消息,曾连长的老家地址终于找到了。曾汉辉连长是梅州市兴宁水口镇黎光村双全坝曾屋人。没有婚育,以前在老家是个教书匠,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投笔从戎,奔赴战场。曾连长的父母可能在家乡山岗上眺望了79年,一直在望穿秋水等待儿子归来。。。。
图片
隆回西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也是一个敬重英雄的地方。据悉,曾连长的墓,田心当地只有几少部分老年人知道,田心村的老书记戴深宏就是其中一个,每逢清明节,他们已经四代人一直在为曾连长在扫墓。
戴深宏老书记已经退休,他的女儿现在是田心村的副书记,已经接过老书记呵护曾连长墓地的接力棒,在今年清明节期间,利用休假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给曾连长扫墓,在墓的周围清理杂草,清理去曾连长墓地道路。曾连长坟墓前的墓碑,在当地人的保护下,不再是一块冰冷的石块,而是当地人一处爱国主义的精神圣地。
图片
据悉,横板桥镇田心村在抗战期间雪峰山会战是战地医院,许多从前线抬过来的伤员,在此没有抢救过来的抗战英雄就就地埋葬在田心飞蛾桥附近,在当时战争年代的条件限制,普通战士就集体掩埋在一块坑地,没有墓碑,现在许多当地老人可以确认准确地址。
青山处处埋忠骨,曾连长及其他英烈有缘葬在隆回这块热土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如果在当地政府关怀下,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把这里打造成爱国主义基地,让附近的罗子团学校的学生不定期来这里缅怀先烈,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去爱国、爱家。


阅读 83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