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城步文学 城步“三鱼共头”石刻价值解读…

城步“三鱼共头”石刻价值解读…

苗乡城步 2023/9/15 17:19:26

作者:雷学业

著名学者薛江认为,汉族地区的“三鱼同首”图像最早出现于东汉,沿用至今。东汉以来,“三鱼同首”作为一种特殊图像样式广泛存在于画像石上,是创作者对现实河湖中多鱼争食图景和中国古人对三的哲学认知综合创作而成的图式,“三鱼同首”图案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生成本源的朴素哲学观。“三鱼同首”形象主要出现在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代表作有山东即墨民间剪纸“三世有余”(“三世争余”),湖北武强年画“三鱼争月”等。

图片

四川省古蔺县护家镇天堂村无名溶洞内发现的“三鱼共头图” 网络图片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城步苗款》中的“天地起源款”和“人类起源款”,也提到天地和人类起源于“鱼”:“天大只有一粒米,地大只有一鱼,只有鱼鳞灵变化,变做金鸡凤凰身。金鸡抱出三天子,一个结二,二结三,三个结四天盘古,这个千千变头,万化乾坤”。“上元盘古鱼变化,变做金鸡凤凰身,金鸡抱出三天子,一个结二,二结三。盘古一出,象当天不动,脚踏地皮不开,三个结成一砣,凤(合)成一块,果个象生出开天盘古”。“天上四个金同米,结定地下四个鳌鱼顶天根。鳌鱼背上成天柱,脚踏乾坤不动移。鳌鱼讨吃一口水,变成云雾结天尊。鳌鱼翻身地皮动,鳌鱼出气天成雨,鳌鱼吸气日头出。四山六水养凡间,万代乾坤不差移”。从这些款词可以看出,苗族“三鱼共头”石刻蕴藏了天地人类起源于鱼的道理,是鳌鱼催生出世间万物,催生出天地乾坤人间社会。“三鱼共头”图案就是苗族先人对天地人类起源的古朴猜想,告诫后人不要忘记了人类的出身来历,因而将“三鱼共头”视为图腾崇拜敬仰。

(二)、“三鱼共头”石刻富含厚重的历史价值

后唐时期,朱温篡夺王位,引起苗王(即湖南节度使马殷)反对,宣布独立,建立楚国,自立楚王,并分封韶州刺史杨居忠之长子杨再 思统辖湘西南、桂东北之广大区域,建立苗蛮联盟。到了开平年间,杨再思平了飞山南林寨后,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开荒造田,成家立业。之后人口有了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又从靖州迁徙到城步,有的在土桥安寨,有的在清溪、大竹坪、白蓼洲安居,有的往拦牛、丁坪、平林和横岭峒、莫宜峒开发。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插标为界,开拓发展,凡是有溪河场坪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开发的痕迹,创造了广袤的“九溪五峒”美丽苗乡。“截鱼分家”展现了苗族先民的大智大慧和豁达胸怀,现在存留“三鱼共头”石碑之处,就是当年各分居氏族的“发祥地”。“三鱼共头”石碑,见证了苗族先民开疆拓土的时代印记。

图片

城步丹口镇太平村蓝玉故里 网络图片

城步太平蓝氏先祖蓝昌见于五代初随“飞山蛮”首领杨再思献地归楚有功,被封于城步扶城(今丹口镇)。城步《蓝氏墨谱》载:“昌见公于五代梁开平四年……居扶城,世守其地……”“昌见之十四世孙曰玉,佐明太祖逐元主有大功,封梁国公,甚得众心。明祖忌之,或言其私元主妃,又告其谋反者,明主遂杀玉。玉有遗腹子曰昌建,侍妾向氏育于云南沐氏……蓝昌建避祸于黔国。”清康熙《城步县志·曛旧十三》和道光《宝庆府志·氏族表一》均有记载。蓝昌建回城步后,在原有领地发展壮大,富甲一方。他的三个儿子,曾因分占土地发生冲突。为了不伤和气,三兄弟通过分吃鲤鱼的办法,选择居地发展,相互守望,不离不弃。2007年,太平村隆重举办了“纪念开国勋臣蓝玉诞辰666周年暨首届扶城四八乌饭节庆典”,除本县1000多名蓝姓苗胞外,还有来自湖南武冈、绥宁、会同、洪江、黔阳等县以及安徽、广西、广东、湖北、云南等省蓝姓同胞400多名代表参加了庆典仪式,举行了祭祀、看戏、踢布球、捉河鱼,吃“乌米饭”“乌米粑”等活动,加强了蓝氏族人的认祖归宗和联谊来往,增进了民族团结。太平村蓝氏“三鱼共头”石刻,历经5个多世纪沧海桑田,依然是蓝氏一族认祖归宗的图标密码。

图片

城步丹口镇太平村红军莲花桥战斗旧址

关于太平村“三鱼共头”石碑,还有一段红色故事。1986年,时任中央军事顾问委员会顾问周仁杰将军在撰写红军长征回忆录时,想到当年激战城步莲花桥的情景,于是重回城步故地考查。据周将军回忆,1934年9月,红军长征经广西资源过城步途中,遇国民党李觉部第二补充总队和第五十五旅一0九团追击我红六军团,9月11日下午至次日凌晨,时任红军营长的周仁杰带领后卫部队在丹口乡皮冲界、人山头、观音阁、莲花桥等地与敌军发生激战。在此次战役中,莲花桥之战最为激烈,胜利完成了保护红军主力西进通道的任务。时隔50多年后周老将军重访太平村,但那座桥已经烧毁,加之当年战斗之时也不知道这座桥的名字,依稀记得当年战斗时他躲在一块石碑后面,而这石碑上面有一个花纹图案像一朵莲花,于是,将这场激战称之为“莲花桥战斗”。周将军记忆中的那座桥,其实是观音阁太平桥,桥头那块大石碑上的花纹图案,其实就是“三鱼共头”图像。太平桥建于1640年,古称天心桥。该桥为石木结构,桥长48米,宽4米,桥上建有风雨亭,高八米,风雨亭共22排,樑上饰有鲤鱼凤凰图,桥两头上方为斗拱形结构,成蜂窝状,经过多次维修,仍保持原貌。直至1976年的一个晚上,由于一群众到下团大队看电影回家时在桥上摔了一跤,火桶钵打烂,火种掉在木板桥上,造成木桥深夜燃烧,毁于一旦。至于那块“三鱼共头”石碑,1956年修建城丹公路时,随同立于桥头的蓝玉墓一起被毁,作了“铺路石”。所以周将军重游太平村时,已经找不到太平桥和“三鱼共头”石碑了。

(三)、“三鱼共头”石刻富含高超的艺术价值

关于“三鱼共头”图像的艺术价值,薛江先生在他的论作《三鱼同首图像内涵探析》中指出,“三鱼同首”图像就其构形而言有三个特征十分明显:其一,整个图像轮廓呈圆形;其二,三鱼对称,发散排列;其三,三鱼“同首”连体。这种由“三鱼”组合而成连续转动的图像,内含着祈望生命绵延 、祥瑞富贵、生生不息的愿景, 整个画像的构图具有强烈的视觉旋动感。

图片

广西龙胜县龙脊古壮寨保存至今的“三鱼共首”石刻 龙胜新闻网供图

湘桂边境的“三鱼共头”石刻,除有上述共性之外,另有其独特的美感。如城步冷水坪“三鱼共头”图像,构思巧妙完美,装饰简朴,鱼体丰硕,图案协调,是一种寓意深远的艺术造型。龙脊壮寨“三鱼共首”图像,阳刻与阴刻技法相互融合,明暗互补,凹凸有致,线条圆润,鲜活灵动。新岭村“三鱼共头”石刻,线条粗糙古朴,图案清晰明朗,三鱼周围的圆形装饰,似有流水涌动,滋养鱼群。

总之,湘桂边境“三鱼共头”石刻,图像构思新颖别致,圆形轮廓,均匀对称,同首连体,发散排列,流畅优美,粗细相宜,阴阳互补,错落有致 ,视觉旋动感强烈。且删繁就简,以点带面,以少胜多,启人联想。加之两端镌刻瑞兽予以映衬,彰显了富贵祥瑞、连绵有余的主题。

湘桂边界众多的“三鱼共头”石碑,内涵丰富,主题厚重,是价值连城的重要文物。各地要及时将已发现的“三鱼共头”石刻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组织当地民族(含家族)、习俗、历史、文物等专家对其进行深入发掘,还原历史真相,讲好历史故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图片

城步苗绣三鱼共头图 伍前金绣

要以“三鱼共头”石刻文化为抓手,赋能乡村振兴。大力发掘“三鱼共头”底蕴,打造“三鱼共头”文创品牌,充分发挥民族传统艺术、音乐、戏剧作用,用苗绣、版画、图腾、山歌、戏曲等形式,大力进行包装宣传,充分发掘文物本身厚重的历史文化影响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图片

城步长安营镇大寨侗族村“三鱼共头”石刻拓印图 彭勇供图

城步非遗传承人苗绣大师伍前金,将“三鱼共头”图像做成苗绣、提包、围巾等精致绣品,推向市场,极受青睐,成为城步苗乡不可多得的非遗文化旅游产品。城步长安营镇各族群众,将“三鱼同首”精神世代传承,携手奋进,艰苦创业,共同建设美丽长安,现已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广西龙脊壮寨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龙脊梯田景区旅游开发,实现了农业与旅游和谐开发、集体与个人同步富裕、当前与今后持续发展,创造出了“梯田资源变资产、各族村民变股东”的“龙脊模式”,谱写了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壮丽诗篇。

图片

2023年春节期间,广东省珠海市海洋王国表演的三鱼共头场景 雷学业摄

“三鱼共头”即是“多鱼共头”,就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我们要倍加珍惜和爱护“三鱼共头”文化,进一步发掘文物内涵,打造“三鱼共头”商标、图腾和各类画作、绣品及雕饰图案,充分发挥文化品牌效应,积极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章,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激发各民族团结进步活力,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雷学业)


阅读 2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