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城步文学 城步这位老总,盛谈“掘井经”!

城步这位老总,盛谈“掘井经”!

苗乡城步 2023/8/9 15:20:37

杨进文|杨总盛谈“掘井经”

杨总是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乡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盛谈,是杨总的严父按“盛”字辈分给其取的书名,寓意为繁荣、有才华、活力四射、包容、美好、能言善辩,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毫无二致。


杨盛谈掘井之因,缘于孩提不懂事时,有一点贪吃,只要吃到有好吃的野山果,吃了还想吃。于是就一直缠着慈母,当娘的在无奈之际,就顺手指着吊脚楼旁边挂有空空如也的大漏筛,长叹道:“可惜屋子里没有出井啊……”其时,盛谈扯着母亲的衣角的小手渐渐地松开,同时母亲的忧伤略有所知。


当杨盛谈启蒙受教育的时候,父亲常用“井水挑不干,力气用不尽。”这句乡谚俚语给其耳濡目染,他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从而心里在想,将来定要做一个“掘井人”。


其实,那时的井,是苗家每个山寨都必须具有的,井如同山庄永远清亮的眼珠,在昼夜不眠地关注着山民,并且潺潺地渗透出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甜乳汁哺育着一方百姓。长大后的杨盛谈深知家里不会“出井”,但是,大自然之井中是完全可以的。于是,他就探索天然“井”中的竹笋,要像井水一样源源不断输送到客户手里去。


杨盛谈家地处雪峰山脉与南岭山脉交汇的深山,全县拥用42万亩笋竹林,可谓是“竹笋王国”“竹笋世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楠竹笋按照季节来区分,既有冬笋,又有春笋。冬笋被学者誉为“龙角”,而立春后岀土的竹笋亦被人称作泥地里的“山头黄鱼”呀!这种天然绿色食品“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农闲时的冬天,山民会肩扛锄头,身背竹篓走进竹林里,抬头看看竹枝、瞧瞧竹尾,就知道了竹鞭的“走向”,就知道了是否有笋,一天下来,挖过几十百把斤冬笋送到湖南城步南山乡村农业有限公司去过称卖了,怀揣那些“红幺鸡”(钞票)心里乐滋滋的。


杨盛谈家的屋前房后的山出“井”了,每年当春姑娘来了,尤其是在清明前后,隐藏在地下的楠竹笋耐不住寂寞,一夜之间拱土而出,大都是呈黑褐色的,那些“黄嘴巴”(笋)出自松软的泥地上,沾着雨露头顶黄帽站立在那里等待主人去“换钱”。


其时,整个苗山的另类竹笋亦就跟着闪亮登场了。那些野生的细竹笋,“清一色”地穿着绿色笋衣,分别从石缝中,草地上,土墙里探头探脑,有的还“花里胡哨”地顶着一绺暗红的缨。是因为它脚下的土地而足够肥沃,细笋也就肥硕可爱,若是细笋出生地贫瘠,它就自然苗条秀气……这类“笋货”正是杨盛谈所要掘的“井”。


杨总将收购回来的竹笋,按排员工,分工合作进行蒸煮、去壳、掸毛、清洗、装罐、漂洗、切片、配料、包装。每道工序环环相扣,一项不落。公司生产出来的那种清淡、麻中带辣、辣中含酸的趣味竹笋远销全国各地。


杨总在公司里的“一招一式”都是在替客户着想,他采用传统工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精心炮制,用更大限度来保留竹笋的原汁原味及营养,产品零添加,保持竹笋的天然风味,不断地研究创新。天道酬勤,经过他们公司员工巧手加工出来的竹笋具有爽、鲜、脆、嫩不寻常的特色。当人们津津有味品尝城步奇山寨南山乡村的“省(笋)心”产品时,就能真正品出竹笋的风味,就能嚼出个爽劲来。


杨总在公司里经过18年的打拼,已将苗乡城步犹如井喷甘泉的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把竹笋精心加工成既有罐装清水笋系列,又有旅游休闲系列,还有餐饮配送系列等数十个竹笋产品。


杨总“掘井”,掘井及泉。自从他创办公司之后,带领全体员工做成了一系列竹笋“招牌菜”,他把竹笋业做强做大了,致力于产业带动就业,既助农精准扶贫,又赋能乡村振兴。每年旺季之时,有300余苗、汉贫困劳动力按部就班,来到其公司里”淘金”。被授予“湖南就业扶贫基地”和“湖南省精准就业扶贫爱心单位。”


杨总“掘井”,市井之臣。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杨总掘井,他掘井功不可没,我在城步南山乡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展示厅里,看到那悬挂在壁上的“中国农博会产品金奖”和“袁隆平特别奖”证书和奖牌熠熠生辉。


杨总之掘井经,被人们广为传颂、大力推介。2023.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暨湖南(城步)高山农业博会“最受消费者喜爱产品奖评选活动”,135号南山乡村“城步竹笋”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高额票数获得名列前茅。

图片

常言道:“井水挑不干,力气用不尽”。主人公杨盛谈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做一个发家致富的“掘井人”。后来,他利用家乡城步“竹笋王国”“竹笋世界”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变为经济资源,创办了竹笋加工公司,把竹笋加工成各种风味产品。他不仅成功挖出了源源不断的“金子”,还解决了老家300余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周边乡亲致富。杨总善举创大业,堪称城步人的骄傲!


阅读 154
分享到: